详情
灵山岛简介
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

灵山岛位于青岛市西南的黄海海域中,总面积7.66平方公里,距最近的陆地大珠山5.3海里,距积米涯9.2海里,海拔513.6米,是我国北方第一高岛,其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皆为全市诸岛之首。

灵山岛的名字来源于清.乾隆十六年成书的《灵山卫志》,其中记载:“山岛在卫城正南海中,方广四十余里,北至岸四十里。嵌露刻秀,俨如画屏屹立于巨浸之上……类书云,未雨而云,先日而曙,若有灵焉,故名灵山。”清代,灵山岛因其秀丽景色而被誉为“灵岛浮翠”,列为“古胶州八景”之一闻名于世。

灵山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就已经有人类活动。1973年,在李家村之沙嘴子海滩出土了环纹铜鼎、铜锛、陶片等一批珍贵文物,表明当时岛上的经济、文化已经比较发达。

唐宋以后,胶州湾地区再度繁荣,成为北方主要口岸,金朝灭北宋后,今胶州湾地区为金朝统治,胶州湾(旧称胶西港)和唐岛湾成为金朝唯一的港口,与南宋在这一地区开展边境贸易—“互市”,灵山岛因此也再度受到关注。

元朝时期,海上漕运发达。灵山岛以西的灵山水道是南粮北运的主航道,带动了该区的经济和航运业发展。

明代,倭寇入侵中国沿海,灵山岛因其战略位置成为海防要塞,明代称灵山岛为养马岛,《胶州志·大事纪》记载“(嘉靖)三十五年,倭寇灵山卫养马岛。”据《胶州志》载,岛上居民是明永乐三年(公元1405年)从云南迁居,属于灵山卫下的军屯。

清代灵山卫所裁撤,居民田庄并入州县,灵山岛遂属胶州,居民也从世袭军户变为农渔业户,大陆居民亦开始向岛上迁居。

近代以来,灵山岛先后为德、日侵略军和国民党军队占据。1897年德国强占胶澳(青岛),强迫清廷签定《中德胶澳租界条约》,胶州湾海域以及沿岸陆地1000余平方公里的水陆区域划为德国之胶澳租借地,灵山岛遂为德国占据。1914年,灵山岛又沦入日本殖民地统治之下。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,灵山岛隶属胶澳商埠海西区,其后改为青岛市海西区。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,灵山岛被划入青岛市胶州行政办事处,称薛家岛区第十六保。日寇投降后,仍归属青岛市海西区。1946年,灵山岛划归胶县。解放后,灵山岛成为海防前哨和守备要地。新中国成立后,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,1955年属灵山岛镇,1958年3月改为灵山岛乡,同年9月成立灵山岛人民公社,1984年又改为灵山岛乡,2001年,灵山岛乡撤消,并入积米崖港区,岛上设管区。2002年,山东省政府批复成立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,属于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,主要保护对象为海岛生态系统,包括海域及海洋生物资源、林木资源、鸟类资源和地质地貌。2009年4月原国家农业部公布灵山岛附近部分海域为“灵山岛皱纹盘鲍刺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”。

服务咨询
语音讲解
线路推荐
收起
手机扫一扫,可体验定位功能
0
loading
开始体验